剑来世界观1:骊珠洞天(2)-骊珠洞天地理堪舆,骊珠洞天的风土人情和特产

三、骊珠洞天地理堪舆

骊珠洞天位于东宝瓶洲最北端的版图上,高悬于天空,犹如一粒珠子。隶属于大骊,是三十六小洞天最小的一个,方圆千里山河。

小镇东边

城门

位于小镇最东边,没有龙窑和田地。有一排东倒西歪的老旧栅栏,栅栏门口有一个树墩。

出门之后一直沿山路往上,山顶是一块地面平整的大平台,中央地带树立起两个石柱,石柱之间如水流转,“水面”之后的景象无法看清。穿门之后,再沿着云梯一直向下,约三十里路后,就到达大骊。云梯四周云雾缭绕,看不到任何风景。

来小镇寻找机缘者,可携带三枚信物,分别装入锦囊绣袋。过此大门,必须交给看门人一袋金精铜钱,数量多则三十枚,少则二十枚。其余两只锦囊绣袋,意思是在此最多捞取两件宝物带出小镇。

郑大风宅子

小镇最东栅栏旁,有座座孤零零的黄泥房,是小镇看门人郑大风的宅子。

四姓十族

均在小镇东边的福禄街和桃叶巷,地上铺有青石板

四姓分别为:卢、李、赵、宋。乡塾由这几家出的钱,在城外大多拥有两三座大龙窑。

这些家族的底蕴,在于他们能够掌握多少口龙窑,管辖多少门户,这决定每年提供多少只本命瓷,一旦出现修行胚子,押中宝的买瓷人,会额外赠礼,此外,也等于双方结下一份香火情。

小镇每一代都有几个惊才绝艳的人物,虽不能衣锦还乡,却能通过秘密渠道反哺家族,最终造就了如今小镇最为兴盛的四姓十族。小镇并非一开始就是如今的四姓十族。最早扎根的各方练气士,开枝散叶后,各自势力的消长,某姓家道衰落了,便会变卖祖产,搬迁到类似二郎巷、杏花巷,交割地契后,旧宅会被新主人拆掉墙壁。每次变更地界,就等于其中一张镇压王朱的符箓有所松动。

福禄街

卢家

小镇四姓十族,以卢氏为首。但在外边,则是卢氏垫底,源于由卢氏主支当国执政的一个王朝,被大骊两大边军联手覆灭后,卢氏在东宝瓶洲的地位,已是岌岌可危。

卢家宅子占地大,门口摆放两尊等人高的石狮子,狮子嘴里,含着一粒石球,门上有青铜狮子门首,贴有彩绘财神像。内有一座临湖水榭。

李家

后院角落有一片紫竹林,是李宝瓶高祖种下。有一座李宝瓶建造,由蛇胆石堆砌而成的水池,池中养有一只金黄色螃蟹,后又有一条金色过山鲫。

李家已搬去京城。

宋家

李家再往前是宋家。

子孙槐

在李宋两家大宅交界处外墙,生长有一棵槐树,与小镇中心的老槐一脉相承,被喊作子孙槐。

窑务督造官官邸

宋家再往前是窑务督官官邸,并不豪奢,占地不如卢李两姓的宅子。

衙署大堂外有座占地不小的广场,有一座牌坊正对着大门,写着一个古体岳字,上丘下狱。

有一座戒备森严的库房,负责搁放烧造出来的各类御用瓷器,验收无误,就会定期秘密送往京城。

库房门口张贴有一副楹联,按例都是坐镇圣人的手笔,用来辞旧迎新,如果是道家圣人坐镇一甲子内,还会就近取材,专门用上取自桃叶巷的桃木作为春联底板。

门口的春联为:读书声里,风调雨顺,事事有余福。太平道上,国泰民安,年年迎新春。

赵家

赵家在小镇不显山露水,自诩为书香门第,书房古色古香。

桃叶巷

街道两旁种有桃树,桃叶巷的桃花,和书上诗句描述有很大出入。

林家

不在四姓十族之列,林正诚是崔瀺亲自挑选出来的第二任阍者。

魏家

位于桃叶巷街角,名声不显。神仙坟魏家占地最多。

谢家

北俱芦洲天君谢实祖宅,靠着一对香火小人维持家风数百年,勉强保住香火子嗣。

 小镇西边

泥瓶巷

小镇西边住着的都是穷人,泥瓶巷就位于此处。

是小镇最为狭窄逼仄的巷弄之一,此处家家户户的黄土院墙都很低矮。

李二家

位于小镇最西边。如今李二去往北俱芦洲,钥匙交给了陈暖树,依旧干净整洁。

陈平安家

陈平安祖宅在泥瓶巷中。

宋集薪家

位于陈平安家右侧。在泥瓶巷属于大户门庭,除了悬挂匾额的大堂,还有左右偏房。大堂匾额为“怀远堂”,并无署名。

曹家祖宅

大骊曹氏和剑仙曹曦的祖宅。牌匾中的香火小人被王朱吞食,因此破旧无人,以至于曾被袁真页踏破。院中有天井。

三山九侯宅

三山九侯先生曾在骊珠洞天游历,便住在泥瓶巷。位于陈平安祖宅隔壁。

小镇中间地带

无名小巷

从西边泥瓶巷可由此抄近路去往锁龙井。光线阴暗,比泥瓶巷更狭窄逼仄,身材稍高的青壮男子走入其中,茅檐低于眉,只能低头而行,若是抬头便会额头触檐,小巷不长,两壁对峙几要夹身,臂不得舒展伸转。

小巷没有名字,巷口处就有小水井,井口小且水浅,早年附近三四户人家,就在此清晨挑水,天色刚有晴光,便井水已竭。

井边曾经有块菜园子,只是土壤瘠瘦,种出来的蔬菜往往短细、多有涩味,如今菜圃早已荒废,堆满了四处归拢而来的破败瓦砾,杂草丛生其中,灰绿两色相间。

杏花巷

此处巷道为黄泥路铺就。

马家

杏花巷深处是马家大宅,从内到外,甚至连院门口的道路,也比别家整洁许多。

董水井家

董水井家位于杏花巷。家中一口水井旁,种有一颗柳树。

糖葫芦摊子

邹子曾在杏花巷有一个糖葫芦摊子。

铁锁井

杏花巷有口水井,名叫铁锁井,一根粗如青壮手臂的铁链,垂挂于井口内。这条铁锁曾是成功束缚住世间最后一条真龙的一根缚妖索。此地规矩“拽铁锁出井口者,每出一尺,折寿一年”。在小镇最后一次对外乡人开放时,被姜韫带走。

铁锁井也是真龙王朱的一口生气所在,能够让她与外界天地相通。

水井内有一座小洞天,地盘不大,适宜蛟龙之属、水泽精怪的修行。

后被大骊王朝封禁,百姓不得靠近汲水。

二郎巷

紧挨着杏花巷,二郎巷和杏花巷没住着大富大贵的有钱人家,比上不足,比下绰绰有余。

袁家祖宅

大门上贴上了两张崭新的彩绘门神,其中一位手持短戟的银甲门神,威风凛凛,一脚翘起,金鸡独立,作金刚怒目状。

不大却精致,头顶开有一口方方正正的天井,地上凿有一座水池,通风极好,二楼设有美人靠。

胡沣家

距离大骊上柱国袁氏的祖宅不远。

乡塾

距离杏花巷再过一条街,就是乡塾。内有一座不挂匾额的草堂书屋,后面有院子,北面有矮小柴门,能够通往竹林。后院有下棋的石桌。

如更换圣人,则有可能将乡塾改成道观或佛像,以甲子期限,有道人或僧人主持。

算命摊子

由陆沉开设,位于乡塾附近。

大学士坊

乡塾再往前,便是大学士坊。牌坊楼修建有十二根石柱,石柱底座分别是龙生九子的九种异兽,之外便是白虎、玄武和朱雀。当地人把它称为螃蟹牌坊。

相当于一份契约书,斩龙一役论功行赏。最早在此签订盟约,三教一家总计四位圣人,马苦玄跟其中一位有关系。除此之外,也是镇剑楼和青童天君负责的飞升台。

牌坊每一面都有四块匾额、四个大字,共十六个字分别为:儒教的当仁不让,道教的希言自然,佛教的莫向外求,兵家的气冲斗牛,蕴含着书写之人磅礴充沛的神意,及当初在这里订立规矩的三教一家四位圣人,故意留在此地的一部分气数。

写“当仁不让”四字者,曾是当世书法第一人。“希言自然”四字虽然用笔、结构、神意都相似相近,但事实上,是由四位道教祖庭大真人分开写就的。

匾额上,“冲”“斗”二字被齐静春赠予宁姚。

骊珠洞天坠地后,牌坊其余字皆被大骊礼部以风雷笺拓碑,剥离字里的全部精气神,最终失去所有神意。

老槐树

过了牌坊没多远,位于小镇中心地带,是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,被小镇称作祖宗槐。树底下,有一根树干,首尾两端下边,垫着两块青石板,这截大树便被当做了简易的长凳。每年夏季,小镇百姓都喜欢在这边乘凉,富裕人家还会从水井里捞出一篮冰镇瓜果。

老槐树的树叶,即便离开枝头,依旧苍翠欲滴,每片叶子中蕴含有一份不同姓氏的祖宗福荫。

骊珠洞天坠地后,老槐树被连根拔起。

酒楼

小镇酒楼不大,共有三层,但只开放两层,此处是封姨的产业。窗外可看见牌坊的当仁不让匾额让。曾经是小镇最高的建筑。

杨家铺子

前店后坊格局,前院是药铺,后边有一个院子,大小够三人居住。正堂后门有回廊屋檐,有天井。在杨老头眼中,天井内的地面上,香火无数,每一炷香,就是小镇某个人的香火,井底铺满香灰。

历任圣人上任后,第二事情则是去杨家铺子打声招呼。早期岁月宝瓶洲佛家势力昌,这拨圣人往往不敢来杨家铺子,怕沾因果。还有一种情况,如齐静春等,未有人告之真相,因此未能及时去杨家铺子。

骑龙巷

骑道路狭窄,是一条斜坡,拥有一百二十二级台阶。贩卖杂物的草头铺子就在台阶底下,与专门售卖糕点的压岁铺子,都是石嘉春家的祖业。后来石家搬去大骊京城,两间铺子在阮邛的帮忙下,辗转到了陈平安手上。

草头铺子最早在石家手上,搁放了许多老物件,算是骊珠洞天最早的一处当铺。石家离开时,半数古董珍玩都留在了铺子。

黄二娘酒铺

此巷还有贩卖桃花春烧酒铺。

石家

石春嘉祖辈世代居住于此。

两口小水潭、火炉尖

骑龙巷台阶顶部上边,有相邻不远的两口小水潭,被小镇老人说成是一双龙眼。水潭旁边那条街道又被百姓称之为火炉尖。

扁担巷

毛大娘包子家

包子铺的肉包子,尤其个大。

喜事铺子

小镇的白事铺子不少,喜事铺子却只有一个。掌柜是胡沣的爷爷,老人真名柴道煌。陆沉平时便借住在此处。

小镇南边

青牛背

出小镇往南走,会先路过青牛背,位于廊桥三十步外的溪畔。青色石崖,能站十多个人。表面坑坑洼洼,以前小镇的孩子,来这边凫水摸鱼,都有各自挑选好的“座位”。

本是一块上古月宫镜,如炼化得当,会是件半仙兵。

龙须溪

源头在西边大山中,为东南流向。廊桥附近的水位多是膝盖高低,稍高处水位及腰,偶尔也有等人高的小水坑,多是巨石聚拢的落脚处。小镇水源只有这一条。

最早是条小溪涧,名浯溪。早年的浯溪陈氏,曾是骊珠洞天的头等大姓。

廊桥

位于小镇外南边,前身是一座横跨小溪的石拱桥。后大骊为求国祚绵长、国势风生水起,由宋煜章奉命在石拱桥外部包裹了一层木制廊桥,主要梁柱的木头来自西边大山。廊桥悬挂有一块金字匾额,四字极大——风生水起。建造时,此地被埋入一只等人高的大瓷罐。此中埋葬的皆是凄惨枉死的大骊宋氏龙子龙孙。

廊桥下,偶有成群结队的鲤鱼,红青两色皆有,曾有一条金色鲤鱼。

骊珠洞天下坠后,恢复成老旧石拱桥。

老剑条

悬挂在桥下,被圣人用来镇压那口锁龙井的出口,即桥底碧绿深潭,防止龙气流溢涣散过快,将这小洞天强行撑破。

小镇三千年来,不管发多大的洪水,龙须溪的最高水位,从未高过老剑条的剑尖。

老剑条的剑灵是持剑者的一部分神性。

铁匠铺子

廊桥再走三四里路的溪畔,就是阮家父女开办的铁匠铺。搭建有黄泥屋和茅舍七八栋。打造有七口水井,井口留着轱辘架子和围栏。此地土壤为火性土,不过属于火性土的最后一种,按照姚老头的说法,叫“七月流火壤”,土性会自行转为温凉,不算太燥,可塑性强,加固井壁的时候,不易塌方。

七口水井,除蕴含的七元解厄,承担一些佛家因果外,实则与真龙尸骸,遥遥呼应,是争珠之势,但依旧是压胜的意思更多。原本是在天格局,针锋相对,等到骊珠洞天坠落人间,与大骊版图接壤,便巧妙翻转了,瞬间颠倒为在地形势,并且加上龙泉剑宗挑选出来的几座西边大山,作为阵眼,牵引气运进入七口水井,最终形成了天魁天钺、左辅右弼的格局,大量山水气运反哺祖师堂所在神秀山。

小庙

小镇南边的黄泥小路,两侧是小镇百姓的稻田庄稼地,小路半道,有座破败白墙黑瓦的小庙,供百姓歇脚休息。

庙内破败墙壁上满是稚童的炭笔涂鸦,大多是人名,低处多半已经斑驳不清,或是被人涂抹篡改,或重重叠叠,高一些的地方,还有一些清晰可见的名字,宋集薪,稚圭,赵繇,谢实,曹曦……刘羡阳和陈平安、顾粲三人的名字,聚在左上角最高的地方。

小庙里头写上自己名字的小镇孩子,大多陨落了,但活下来的,无一例外,都是雄踞一方的豪杰枭雄,比如谢实和曹曦。杨老头就如同收租。

小庙被杨老头搬走。

陈平安父母坟墓

位于小庙再往南一处小山岭的半山腰,周围是多年不种庄稼的荒芜田地。

老柳树

位于出小镇的南下线路上。

神仙坟

位于小镇东南方向。陈平安曾在此处临时搭有一个草木小屋。

此处人迹罕至,周围是一座座早已没有后人祭拜的坟茔,以及一尊尊破败不堪的泥塑神像。

有一五彩泥塑神像为一尊披甲神人,大髯,铠甲铮铮,鳞片连绵,甲片边缘饰有两条珠线,联珠颗粒饱满。神像踩踏在一座四方斩龙台上,《撼山》谱中的剑炉可能脱胎于此神像。

骊珠洞天坠地后,此处神像皆炸裂。此地后来被大骊朝廷出资修建成了规格很高的武庙。三尊神像“肚内”,既有市井铜钱,又有金精供养钱。

 小镇北边

老瓷山

位于小镇外北边,堆积着历朝历代被督造官亲笔判定为残次品的瓷器碎片。小镇本命瓷的碎片也在此处。

龙窑

除了小镇东边,小镇共有三十几座烧造瓷器的龙窑。是在那条真龙尸骸之上,以一处处脊柱关键窍穴,打造出来的窑口,故而每一座龙窑烧造而成的本命瓷器,便先天身负不同的本命神通。小镇东边没有龙窑。

一口口龙窑的设置,其实与如今的地理堪舆、寻龙点穴,许多是对冲的,但是偏偏能够以天理压地理。比如,文昌窑与毗邻武隆窑,按照浩然天下阴阳家推崇的经纬至理,文昌窑需下移半寸,或是武隆窑右迁一寸,才能达到文武相济。

其余还有冲霄窑、拱璧窑、宝溪窑等。

龙窑号称千年窑火不熄,对于王朱来说,就是一场大火烹炼,宛如置身于油锅,故而每一次开窑烧瓷,就是往油锅里倾倒滚烫的沸水汤汁,是为“业火”,不断灼烧王朱的魂魄。这种符箓手段,也是在压制整个人间的蛟龙气运。

西边大山

小镇西边群山,总计有六十二座山头,早年陆陆续续被朝廷派来的督造官,下令变成了一座座封禁之山。

1.真珠山

在窑务督造署官衙里边的档案上边有记载,叫沂山。位于小镇和西边大山接壤处,是真龙所衔“骊珠”所在。土味最全。

入山后先是杂草丛生,然后是一片竹林。

苏旱坟墓

位于小镇外,与西边高山接壤的小山岭,脚下是片片田垄。没有墓碑,垒石而成,很不起眼。可以看到龙须河。

2.地真山

早年和远幕峰这一带几座山峰已差不多被掏空,一直到真珠山才好转。

3.远幕峰

云海比落魄山稍胜一筹。有一座极高崖壁,有棵最少千年的古松,松间有藤接树连壁,蜿蜒如大螈。

4.仙草山

只比真珠山大上一筹,虽然山势矮小,但是草木格外茂盛,参天大树颇多。是群山中唯一一座有望诞生草木精魅的风水宝地,只可惜地方实在太小,哪怕出现一位,根脚和品相应该不会太好。

5.黄湖山

半山腰有一座小湖泊,远观湖水泛黄,近看极为清澈。除了这座小湖之外,比起神秀山,黄湖山要差很多。

盘踞着一条井口粗细的蟒蛇泓下,在与小泥鳅的“争水之战”中落败。

6.神秀山

高度仅次于披云山,有一面陡峭山壁,刻有四个大字——天开神秀。

7.挑灯山

位于神秀山西方,隔着约莫十余里路。有一条大瀑布,瀑布下有深潭。

8.横槊峰

位于神秀山北方,隔着约莫十余里路。挑灯山和横槊峰,与神秀峰呈现出掎角之势。

小镇到挑灯山、横槊峰一带往返一趟,最少半个月,最多一个月。

9.灯芯台

这一峰两山周围百里之内,矗立着大大小小五座山头,小的有彩云峰和仙草山,其余分别是较大的灯芯台、黄湖山和宝箓山。

10.梧桐山

和神秀山只隔着宝箓山和牛角山。

11.牛角山

临近神秀峰,不高,山势敦厚。

12.宝箓山

占地很大,在六十多座山头里名列前茅,而且不是什么空架子。云深山高水长,规模仅次于披云山和神秀山。

13.彩云峰

比较一般,除了地势高、风景秀美之外,对于修行并无多少裨益,除非有云霞山云根石,安置在彩云峰几处山脉窍穴。

14.枯泉山脉

和神秀山同属大山。

15.香火山

和神秀山同属大山。被杨老头称“有嚼头”。

16.龙脊山

最早位于古蜀边境,曾属于括苍洞天,依山傍海。此山古名颇多,有真隐,天鼻,风车,寮灯等,后被剑仙与蛟龙厮杀摧破。最早山脉一路绵延入海,可与某座海底龙宫气息衔接。

龙脊山石崖,是远古斩龙台破碎后最大的一块,古蜀地界因此蛟龙繁衍。

沿着小溪一直进山,需走上大半天。山内有一片黑色石崖,石崖那边有好几条陷下去的长条状凹槽,里边有点坡度,不平整。

颍阴陈氏祖坟

龙脊山附近某处半山腰,生长有一棵主干极其笔直的楷树。

17.披云山

是骊珠洞天最高的山,天师印就埋在此处。

洞天坠地后,披云山好似被地表拱起,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缓缓升高。

18.龙头山

昔年小镇百姓只有站在披云山的山巅,才有可能看到龙头山。因为龙头山受大阵护持,寻常肉眼凡胎,看不到此地的光景,这也算是一桩机缘,根据衙署密档记录,历史上就有几人因此登上龙头山,成功走出此方天地。

大骊中兴之臣的曹沆、袁瀣,相隔不过三十年,皆凭此走出小洞天。

19.玄李山

中等山头。

20.大雁山

中等山头。

21.莲灯峰

中等山头。

22.鳌鱼背

武运多。

23.朱砂山

占地极广、风水极好。

24.蔚霞峰

可观赏日出、日落。

25.照读岗

群山之一。

26.跳鱼山

在小镇西南方向,靠近落魄山。

27.扶摇麓

在小镇西南方向,在跳鱼山和天都峰之间,靠近落魄山。

28.天都峰

在小镇西南方向,距离落魄山最近,占地广袤。

29.衣带峰

位于落魄山附近。山中古木参天,好似苍松化龙,翠柏成鸾,极幽静。山中草药种类多,且泥土适宜烧造瓷器。

30.灰蒙山

是落魄山背面最近的山头,文气重。有一座青泥坡。

31.落魄山

位于群山最南,从最东边的真珠山一路行去,至少需一天两夜。主峰名集灵峰,次峰名霁色峰。

32.拜剑台

位于群山最东,适宜剑修修行。

33.风凉山

位于群山最北,靠近龙泉郡郡城。山上有山神庙,是西边大山除披云山外香火最旺的,神道开得宽阔平整。沿路有茶肆酒馆、大小客栈。山脚有集市,贩卖各种茶酒面食和花鸟鱼虫,应有尽有。董水井的馄饨铺子也在此处。

34.金穰山

离落魄山和灰蒙山不远。被阮邛买下,打造有一座剑炉。

四、骊珠洞天的风土人情和特产

小镇特产

蛇胆石

最后一条真龙精血凝结而成,在龙须溪中才有此物。

大小不一,大如拳头、小若拇指,五颜六色,皮色有像秋天高挂枝头的金黄橘子,也有白皙细嫩得像是婴儿的肌肤,还有一团漆黑,且黑的发亮,还有鲜艳得像是大红桃花,又以虾背青的颜色最多,不一而足。

蛇胆石多半不大,握在手里滑腻沉重,如果是白天在阳光下高高举起,或是深夜烛光映照,石头内在的肌理纹路,纤毫毕现,隐约如丝,如细微的蛇鱼蜿蜒,稍稍拉开一段距离观看,皮色又如闪闪发光的鱼鳞、蛇鳞。

青牛背深坑里的的蛇胆石,比起小溪其它地方,更大,色彩也更加鲜艳。

蛟龙之属,食之可生出真龙之筋骨须鳞。灵气盎然的头等蛇胆石,元婴之下的蛟龙之属,一颗可提升一境。

蛟龙之属吃下第一颗上等蛇胆石,大致一年就能消化,第二颗需要十年,第三颗则需要百年,第四颗是千年,第五颗需要万年。

蛇胆石出水之后,依据不同品阶,颜色润度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,尤其是下过雨雪之后,掉色掉得更厉害。上等蛇胆石则可能毫无褪色。

经由陆沉提醒,陈平安连夜便去溪中寻找蛇胆石。洞天破碎落地之后,当地百姓亦开始捡取蛇胆石。

金精铜钱

为了骊珠洞天特制而成,三山九侯先生的手笔,邀请墨家钜子铸造出的三种制范母钱,共三种:迎春钱,供养钱,压胜钱。

迎春钱铸有“新年大吉”四字吉语,镂空透雕,祥云飞流,有一尊披甲神人在擂鼓。

压胜钱正面雕刻有五毒,蛇蝎、蜈蚣、壁虎和蟾蜍,背面除了铸有“天中辟邪”四个字,还有龟蛇缠剑的图案。

供养钱正面是“心诚则灵”四字,背面是“神仙在上”,并无精美图案,样式最为朴素。

是山水神祇金身打破后的碎片作为主要材料,加上其它几件同样不易获得的东西,才得以铸造而成。一颗金精铜钱约值七八颗谷雨钱。

落魄山掌律祖师长命,便是金精铜钱的祖钱凝聚而成。

本命瓷

最早是杨老儿与三山九侯先生合力做成的,大骊钦天监,有一小撮曾经负责秘密烧造小镇本命瓷的“水师”。

骊珠洞天在所有孩子诞生后,本命瓷就是一种勘验手段,判断一个人未来大道成就的高低,误差极小。

小镇每年出生的婴儿,都有存入密档的代号,镇上也专门有人,会以独门秘术,抽取出一滴心头血,灌注于日后烧制的那只本命瓷当中,女孩本命瓷一烧就要烧六年,男孩的更久,窑火一日不可断,持续烧九年。孩子的天赋如何,就像是普通烧窑的瓷器品相如何,只能听天由命看运气,但是押注后进行“赌瓷”的出价很大。

每年小镇大概有三十余婴儿诞生,三十座龙窑窑口按照交椅座位,依次选择某个孩子作为自家龙窑的“瓷器”。这些“瓷器”,一旦成功跻身中五境后,生前不登上五境,是注定没有来生的。在这期间,就会被买瓷人抓住致命把柄,生死操控于他人之手。

至于那些不成器的瓷器子,他们的本命瓷会被拿出龙窑,当场敲碎丢弃,丢在老瓷山。

按照青童天君订立的规矩,小镇三千年以来大道自行循环有序,其中隐藏着一个不断剥离、驱逐、清除仙种的过程。而本命瓷一物的就是为了淘汰掉所有的练气士,去芜存菁,为那个一退位,重塑神殿。

蒌蒿

生长于龙须溪畔,水草如笔管,一节一节的,颜色翠绿。炒肉极清香,属于时令野菜。

野果

桃子大小、通红,冬末结实,初春成熟。只有颍阴陈氏祖坟附近有。果子甘美异常,果肉下肚后,通身变暖。

这种野果,大体上可以位列神仙脚下的山上之物,能在世俗王朝能卖出高价,却也不至于让修士眼红。对于山下的凡夫俗子而言,是延年益寿的珍品。

石板鱼

生活在龙须溪中,一般不过是比手指稍长,大的有手掌长短。小镇俗称石板鱼,一遇见人,就喜欢躲藏在石块下,肉味极美。

三春柳

骊珠洞天出产的药材草药,品质上佳。绿水潭龙鳞柽的嫩叶,叶子采摘需在合适时间内。

龙飞草

俗名叫姑娘腰,使用时需研磨成粉。

纸堆花

骊珠洞天草药的一种。

小镇习俗

1.按照小镇的习俗,女子嫁人时,便会有聘请一位父母子女皆健在的福气齐全人,请她绞去新娘脸上的绒毛,剪齐额发和鬓角,谓之开面,或是升眉。

2.小镇传承数百年的风俗,如果有蛇类往自家屋子钻,是好兆头,主人绝对不要将其驱逐打杀。

3.福禄街每年张贴谷雨帖、重阳帖。

4.小镇百姓无论富贵贫贱,上坟祭祖之时,都下跪磕头,只需要点燃三炷香拜三拜就可以了。

5.二月二引龙,二月二天亮后,等到日头高照时,光线掠过小镇最东边的栅栏门,小镇就可以撒灰引龙了,可若是阴雨天,就只能耐心等着了,若只是阴蒙蒙而无雨,就挑选时辰,如果一整天都是下雨,接下来一整年的年景都要忧心。

引龙又有五种方式之多,每家每户都有不同的路数,大体上家丁兴旺的,种类就多,香火不盛的穷门小户,至多是两种引龙。

从铁锁井挑水回家一事,挑水倒入自家水缸即可,是最为简单的引龙法子。比如以前拣选老槐树,或是离家近的道旁大石,以灶灰围绕一圈撒出灰线,再让家里最小的孩子,男女不忌,手持红线拴一枚铜钱放在圈内,若是家底厚的,就用红绳绑住一粒金银,孩子负责牵线拽钱回家,拖拽铜钱、金银时,需要在圆圈拉开一个口子,如龙吐水,而水即财,等于是开辟了条财路引入家中,再将铜钱放入一只青瓷储钱罐,再由一家之主,负责亲手盖住瓷罐,便是财入家门给留住了。有了财运,新的一年,自然全家吃喝不愁。

此外也有老人嘴上念念有词,将草木灶灰撒在家门口成一横线的,拦门辟灾,或是在墙角撒出龙蛇状,阻挡邪气。又或者是在院内和晒谷场,先堆放五谷杂粮成小山状,再撒灰围成一圈,如水环绕高山,保佑今天庄稼丰收,仓囤盈满。还有些家里多田地的富裕门户,就更讲究了,有那送黄迎青的说法,得有两人,一人腰别装满草灰的袋子,一路撒到小镇外边的龙须河边,另外一人在用一袋子谷糠引龙回家,既有引田龙的意思,也有同时送走穷神迎财神的说法。

火烧草木成灰,起山,引水,系木,牵钱,每家每户都有不同的引龙方式,需要配合五行命理的,家里人多,就可以凑齐五种撒灰引龙,人少,就只能挑选两三种。

6.二月二,就有家家户户早上吃一碗龙须面的习俗,而这天烙饼,也取名为“龙鳞”。在这一天,小镇妇人和待嫁女子,都需要停止女红针线,按照老一辈的说法,因为这天龙初抬头,若有穿针引线,恐伤龙目,惹来不快。

小镇家中青壮汉子还会带着孩子,一起手持竹竿或木棍,敲击房梁、床铺、灶房等,俗称喊龙醒春,说些代代相传的吉语和老话,例如大仓满如山,高过西边山,小仓如水流,留在自家田。福禄街和桃叶巷那边,可能要雅致一些,所说言语的意思也更大一些,多是风调雨顺、国泰平安,蛇蝎五毒避走、毋使为害之类的。

7.小镇的大年三十夜,有那问夜饭的习俗,都会点灯,摆上一桌子酒菜,老人和妇人们会守着一只火盆,不去串门走动,只等着那些青壮岁数的街坊邻居们,登门做客,邻里间关系好的汉子,会坐下来喝酒吃菜划拳,关系一般的,大多吃杯酒就走,成群结队的孩子们,进了屋子不落座,与那些守家的老人妇人们打过招呼,按照辈分爷爷奶奶姑姑婶婶一通喊,就往袋子里边装些瓜果、甘蔗之类的。只等深夜了,家家户户才会关上门,然后一大清早,作为一家之主的男人们,就又要按时起床,因为每年都有不同的时辰,有那开门燃爆竹的规矩讲究,用来辞旧迎新。至于开门的具体时辰,往往都是小镇某些老人们推敲出来的,据说早年小镇开红白喜事铺子的几个掌柜,就很懂这些。

8.正月初一,家家户户,都会立起扫帚,可以休息一天,什么事情都不做,按照小镇的老说法,不然会一年到头都会很劳碌的。

9.按照小镇习俗,正月里相互间走亲戚,谁辈分高,或是同辈份里边谁更大,谁给谁拜年,先后顺序半点不能乱,不然就会被人看笑话。

10.小镇有句俗语,叫“从不德杀人”。是说一个人,极有礼数,从不说是非。

11.小镇有一个代代相传口口相授的老说法,“蜘蛛集百事喜”。老人都以蜘蛛结网为喜事之兆,在家内见着了蛛网,不管有无蜘蛛在网中,屋舍主人,平时都不会清扫,只在年关时节,老人以扫帚将其轻轻卷起,再让家里孩子接过扫帚,送出门去,途中手捧扫帚的孩子,还需要说几句类似“谢旧喜,求添新喜”的言语,寓意辞旧迎新。

12.小镇方言,多平调,故而无起伏。

13.小镇的习俗,与上了岁数又无病无灾的老人言语,不用忌讳生死之说。

14.春钓埂、夏钓深、秋钓荫、冬钓阳,这是小镇流传下来的谚语。

15.五月初五,在小镇乡俗里,属于五毒并出的“恶日”。

16.在家乡小镇那边,按照风俗,一般女子吃饭都不上桌的,而且只要是嫁了人的婆姨,祭祖上坟一样没份儿。

17.大年三十的时候,碗里会剩下一点饭菜,余着留给明年,取个兆头好。

18.小镇那边的习俗,一般喜酒要办两场,一场在男子家乡,一场办在女子家里。

19.齐静春担任学塾先生时,特有习俗,蒙童在开笔写“人”字后,会在齐静春的带领下,在老槐树上悬挂写满不同心愿的红布。哪怕是一些类似财源广进、或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俗气内容,多是入学蒙童的长辈们教给孩子的说法,齐先生也都会落笔一丝不苟,帮忙将愿望写在长条红布上边,再用红绳系挂在老槐树枝上。

每有风过,红布拂动,便有窸窸窣窣的轻微声响,一个个来自蒙童的美好愿望,如获回响。

可能当年就能遂愿,可能要在来年。

20.不是同姓论字排辈的亲戚人家,只需要按照年龄喊就是了,比如老人们是花甲之年,比陈平安高出一个辈分,随便喊叔伯即可,而陈灵均就得跟着用土话喊爷爷,若是陈平安喊爷爷,陈灵均就得喊对方一声“太太”了,而小镇这边太太是不分男女都可以喊的,是太爷爷、太奶奶的意思。

21.前三四十年,因为泥瓶巷出了个扫把星的缘故,原本与“平安”二字沾边的喜庆言语,反而就成了个不大不小的禁忌,都不太愿意提及,时至今日,保佑一方平安,渐渐就成为了一个极有分量和深意的说法。甚至还有些从小镇搬去州城的富贵门户,故意在这天,让家里的孩子打碎一只瓷器,再念叨三遍与岁岁平安谐音的碎碎平安,讨个好兆头。

22.不管有钱没钱,家家户户搬离祖宅时,都需要留下一两件旧物,不然就不算一个家了。

23.龙泉郡习俗,亲人死后上山选墓开山破土,需要先以石头压纸钱,搁放在山上某些特定位置,相当于与土地公租借山头,到出殡抬棺入土,沿途都会抛洒纸钱,按照当年老人的说法,这是通过土地老爷,为亲人买路钱引行,以便顺顺利利通过鬼门关和走过黄泉路。

24.冬至这天,全家人会坐在一起吃顿饺子。到了小年,则要准备饺子、羊肉汤或是糯米饭。

25.大骊王朝众多别处,和小镇一样,也有桥下挂剑的习俗,只不过那些铜钱剑、桃木剑或是符箓剑,往往挡得住一次山蛟林蟒的入江,再也挡不住第二次了。

注释1:飞升台总共有两座,另外一座便是托月山,曾用来接引女子地仙飞升。但万年之前,由于陈清都、观照、龙君三人问剑,已无法使用。

注释2:五位至高神灵,分别为天庭共主。持剑者。地位类似后世剑气长城的刑官,或是山上祖师堂的掌律人。披甲者。类似剑气长城的隐官,洞察天地万事万物。火神,管辖万古星辰。水神,看守光阴长河。

注释3:即十二脚牌坊,每一面各有一块匾额,都刻有四个大字,字体各不相同,分别是儒教的“当仁不让”,道教的“希言自然”,佛教的“莫向外求”和兵家的“气冲斗牛”。

注释4:天下九座雄镇楼,分别是镇山、镇国、镇海、镇魔、镇妖、镇仙、镇剑,镇龙,镇白泽。至于位于金甲洲的镇剑楼,只是仿制,只是为了为了掩人耳目。

注释5:与白也是同一个时代的道士王旻,剑修卢岳,万瑶宗的开山鼻祖,都是三山九侯先生的不记名弟子。治所位于方柱山的青君,道号紫清的葛姓道士,则是三山九侯先生的嫡传弟子。钟魁则是三山九侯先生的分身之一。

注释6:上古岁月,在水火之争和登天一役发生之前,曾有天下十豪。无一例外,成圣如神。十位出身不同的修道之士,相互间并无名次高低之分。其中有三教祖师。兵家初祖。世间第一位修道之士。天下剑道魁首。候补数量较少,总计只有四人。分别是剑修陈清都,小夫子礼圣,白泽,以及开创符箓一道的三山九侯先生。

注释7:在五位至高神灵之下,还有十二尊高位神灵。

持剑者麾下,“行刑者”,沉睡于剑气长城附近。在五彩天下蛰伏万年,被宁姚仗剑斩杀“独目者”,昔年神职隶属于披甲者,司职昼夜更迭。

从天外出现在桐叶洲的那位高位神灵,曾经走过大地山河,跨海去往宝瓶洲老龙城,结果被齐静春、崔瀺阻拦登岸,其名为“回响者”。

男子地仙之祖,杨老头,青童天君。

女子地仙之祖,同样是人族修士出身,她更是远古天庭的天上明月共主。

双方分别执掌一座接引地仙登高成神的飞升台。

而这两位对待作为故乡的人间大地,始终报以善意。

“寤寐者”,是梦境之主,让神灵之外的一切有灵众生,尤其是开始登山的修道之士,很容易就陷入颠倒梦想,继而生出心魔。

“无言者”,拥有一门“止语”神通,故而又名“心声者”。修道之人的心声言语,纯粹武夫的聚音成线,相传都来源于此。

“复刻者”,造就出无数摹本日月和山河秘境,所以又名“想象者”或是“铸造者”。

雷部诸司之主。

“布局者”,火神麾下,负责所有神灵尸骸的安置。

“拨乱者”,水神麾下,执掌光阴长河的流转有序。

最后还有一尊高位神灵,不管是中土文庙,西方佛国,青冥天下的白玉京,还是剑气长城的避暑行宫,后世没有任何记载,也没有使用任何称呼,就像一种遥遥礼敬。

注释8:世间剑术,推本溯源,得自于天。持剑者传下剑术,后来一分为四,剑气长城陈清都是一脉,龙虎山天师是一脉,大玄都观道家剑仙是一脉,莲花佛国那边犹有一脉。在那之后,万千术法从天上落下。或是某些远古神灵的给予,或是人族登高打落神灵获得。

注释9:由崔瀺送给宋煜章的一方砚台上,刻有“稚圭”二字,被宋集薪看到,并最终用来给王朱起名。本是匡衡的字,蕴含“凿壁借光”的典故。

注释10:与蛮荒天下的大战结束之后,礼圣钦定渌水坑青钟夫人名义上掌管着浩然九洲的陆地水运。之后文庙将四海水运疆域,划清界线。其中新任东海水君,真龙王朱。南海水君,原月湖水君,李邺侯。西海水军,原峥嵘湖碧水元君,刘柔玺。

注释11:道祖首徒,白玉京大掌教,别称玉皇城的青翠城,是昔年他的道场,。希望通过一气化三清,以三种身份,最终真正融合三教学问根祇,最早也是他想到这条道路的。

注释12:李柳曾在杨老头安排下,兵解转世多次且次次生而知之,只是对于她而言,无非是换了一副副皮囊,其实等于从来未死。

注释13:远古雨师共有两尊,都不在十二尊高位神灵之列,苏旱前身的女子雨师为主、为尊,蛮荒天下的雨四则是是次、是辅。

注释14:赊月作为妖族修士,继承女子地仙之祖的一部分神位,相对是最有希望跻身那个“明月前身”的高位存在。她的修道之地,名为蟾宫,是蛮荒天下三轮明月之一,也是目前仅剩的一轮明月。明月之中,仅剩地基,地基之上的建筑,都在远古登天一役中,被夷为平地。而如今赊月与宁姚、曹慈、山青、斐然、元雱、一位少年僧人、刘材、袁滢、一位道门女冠,同属于数座天下的年轻十人。

注释15:被誉为“白也诗无敌,人间最得意”的中土神洲读书人,拥有一把从大玄都观借来的仙剑太白,浩然天下十四境修士,合道胸中诗篇。

注释16:如何成为七十二书院的贤人,书院是有规矩的。贤人须通过饱读诗书,思考出来的立身学问,能够适用于一国之地,成为裨益于一国山河的治国方略。书院贤人若是提出的学问,能够适用于一洲之地,就可以成为君子。若是君子可以提出涵盖天下的普世学问,那就可以成为书院圣人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22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快捷回复

    暂无评论内容